8月16日,央行發布消息,易寶支付因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被處以警告并罰沒金額5000余萬元。這是迄今為止,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最大罰單,超過了此前對通聯支付和銀聯商務罰款的總合。
針對此次處罰,易寶支付在官網稱,對人民銀行進場檢查,公司成立專項整改小組,逐條整改并層層追責。8月18日,時代周報記者向易寶支付發送采訪函,易寶支付CEO唐彬亦未對處罰的相關問題做出回應。
8月18日,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稱:“據公開數據披露,易寶支付2015年收入超過30億元,雖然凈利潤沒有公開數據,但應該不超過3個億,所以比較之下,5000萬元的罰款對于易寶支付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易寶支付煩心的還有,其去年重點拓展的互聯網金融正遭遇監管新政的沖擊。就在被開出巨額罰單的幾日前,央行發布的27家非銀行支付機續牌公告顯示,雖然易寶支付順利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續期,但部分業務被調整,易寶支付在7個省市被暫停銀行卡收單業務。號稱在2015年移動業務交易量同比增長400%的易寶支付,正為其野蠻生長買單。
多地收單業務被停
事實上,這不是易寶支付第一次受罰。
早在2014年3月,央行對8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點名批評”,當時易寶支付就名列其中。因涉及當年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預授權進行套現事件,易寶支付被央行做出在全國范圍內暫停接入新商戶的處罰。
“暫停部分地區的收單業務是在兩年前,兩年前的影響就已經顯現,易寶支付的收單業務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未來發力的重心可能會是線上。”8月20日,某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受此事件影響,央行8月12日披露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續牌公告顯示,易寶支付名列其中,但其部分業務被調整,被停止在河南省、江西省、吉林省、上海市、深圳市、湖南省、浙江省7個省市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易寶支付產品中心總經理姚建東曾表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易寶支付移動業務交易量逾1300億元,平均每天交易量超5億元,主要的交易規模來自于B2B+O2O電商、互聯網金融以及航空旅行等領域。易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易寶支付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增長超過400%,突破千億,行業排名也上升兩位,成為2015年發展最快的支付公司。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第三方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統計顯示,易寶支付排名第六。
2015年9月11日,易寶支付、懶貓金服及中信銀推出由三方打造的P2P資金聯合存管產品,該產品采取“支付+運營+銀行存管”的產品運作模式。近日,銀監會下發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否定了該模式的合規性,規定P2P平臺選擇銀行作為存管平臺。以互聯網金融為例,作為易寶支付2015年新興拓展的重點行業之一,進入不算最早,經過一年的發力,成功接入數百家互聯網金融企業,排名前50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超過20家是易寶的客戶。但易寶支付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也面臨一定的阻礙。
這對易寶支付的影響如何?8月19日,易寶支付CEO唐彬回復,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銀行的靈活性、服務意識和風險偏好遠跟不上網貸公司的需求;網貸公司也不愿意受制于某單一支付公司或銀行;同時,網貸公司還希望有公司為其提供營銷、數據分析、風險預警等增值服務。“所以需要一個連接,整合傳統金融(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網貸和第三方支付)新生的關鍵價值鏈環節。而新價值鏈的成型會伴隨陣痛。”對網貸,今天我們面臨的情況第一是監管趨嚴,第二主要是存管和互聯網征信的價值鏈缺失環節亟須到位。目前,網貸公司、存管銀行、支付公司三者的鏈接不順。
或涉二清機構違規
西安地區于2014-2015年期間,曾經大面積爆發商家用POS機收款后沒有收到回款的情況。而這批用戶的代理商,在層層轉包下,最終上家正是易寶支付。
8月16日,央行在網站上發布了對易寶支付的處罰決定書,易寶支付存在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的情況,被予以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1059.2246萬元,處以違法所得4倍的罰款4236.8984萬元,合計金額5296.123萬元。
對于被罰以巨款的原因,央行給出的理由是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據第三方支付人士8月18日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易寶支付被罰的原因是涉及二清機構跑路事件。對此,易寶支付方面并未回復。
面對央行的處罰決定,易寶支付在官網予以回應,將堅決支持并認真執行人民銀行的決議,深刻反省自身不足,積極整改落實。據了解,這是目前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最大罰單。
網上查找到一份維權商戶舉報信指出,通過深圳久中飛科技有限公司辦理POS機的商戶在2016年1月8日-10日期間的近1000萬元結算款沒有到賬。由于該公司為易寶支付一級代理機構武漢匯中支付下掛的二級代理公司,且商戶POS機收款憑證均顯示的是易寶支付,引發商戶向其索款。
薛洪言說,從業機構多且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導致絕大多數中小支付企業徘徊在生死線上,以至于冒險采取非常規的競爭手段求得生存,即便大的支付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這是行業亂象頻發的根本原因。“在這種行業環境下,治本之策是進一步平衡市場利益分配機制,同時加速推動行業的并購整合,使得行業商業模式本身可盈利、可持續,屆時才可談行業亂象的大幅降低。”
薛洪言表示,所謂二清,簡單講可以理解為支付機構與商戶之間的第三方代理商,本來交易資金是直接清算給商戶的,在這種模式下,交易資金先清算給代理商(即二清),然后再清算給這個商戶。這些機構長期以第三方支付機構代理商的身份,游走于法外之地,與監管“躲貓貓”。二清機構一旦出現資金周轉困難、
債務糾紛,就會出現卷款跑路的現象,危及商戶資金安全。通過二清,支付機構可以快速做大特約商戶規模,是占領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這是行業內二清泛濫的根本原因。
由于二清機構風險早已顯現,央行一直采取高壓態勢,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二清機構開放通道視為違規操作中較為嚴重的問題。